充砂型电气设备是一种专用防爆型式的电气设备,在工业企业中有必定的特别用处。这种防爆型式通常用符号“q”表明。
所谓充砂型防爆型式是指这样一种防爆型式,将电气设备的电气元器材固定在设备外壳内的恰当方位,并且用填充资料将这些元器材彻底埋葬起来,以避免它们点着外部的可燃性气体一空气混合物。
充砂型防爆结构并不能避免可燃性气体进入设备内部而被电路所点着。可是,由于设备内部填充资料的颗粒很小,颗粒之间的空地很小,并且电气元器材埋入填充资料内必定的深度,所以,即便外部的可燃性气体进入设备内部被点着,焚烧火焰也会在经过填充资料的空地时被平息,因而不能点着外部的爆炸性气体环境。这便是这种防爆型式的防爆原理。
这种防爆型式不分防爆等级;设备维护等级只要一级:b级,实践应用时,能够表明为Gb级或Mb级。
通常情况下,充砂型电气设备的额外电压不应该超越1000V,额外功率不应该大于100W,额外电流不应该大于16A。当电气设备的功率较大时,放电火花有或许会影响外壳内填充资料的性质,乃至发生熔融,失掉防爆安全功用。
由前述可知,充砂型防爆型式是由填充资料来确保电气设备的防爆安全功用的,所以选用适宜的资料是至关重要的。
就现在而言,常常选用纯洁的石英砂粒或石英玻璃颗粒作为这种填充资料;颗粒的粒度巨细应该在0.5—1mm范围内。
为确保填充资料具有很好的电气绝缘功用,填充资料在填充之前应该进行电气强度实验。
在实验时,填充资料应该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中寄存24h。实验选用如图1.38所示的电极体系。被试资料将电极埋葬起来,资料掩盖电极的厚度在各个方向上都不小于10mm。然后,实验人员将1000V(差错为+5%)的直流电压施加在电极上。
假若实验中测得的填充资料的漏电电流不大于10A,就能够以为这种资料契合要求。
充砂型电气设备的外壳被称为“充砂外壳”,应该具有必定的机械强度。通常情况下,充砂外壳是由金属薄板或塑料资料制成的,因而,有必要接受机械冲击实验,并且在进行冲击实验时应该运用高风险等级的冲击能量(拜见GB 3836.1《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此外,充砂外壳还应该接受外壳机械强度的耐压实验。
充砂型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至少为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中规则的IP54。当设备运用在清洁、枯燥的房间内时,防护等级答应不低于IP43。假若防护等级为IP55或许更高一级,那么这种设备还应该设置呼吸设备。并且,在所装备的呼吸设备中应该放置一些适宜的枯燥剂,以避免湿气经过呼吸设备进入填充资料中影响绝缘功用。
充砂型电气设备的一切衔接部位的最大空隙,都应该至少比所用的填充资料的最小尺度小0.1mm。这样的尺度能够避免填充资料发生外漏。
充砂型电气设备的内装元器材能够是电子电路、传感器、熔断器、继电器、实质安全型设备、相关设备、电气开关等,可是,在这些元器材中一切电容的储能量不应该超越20J。干电池和蓄电池在没有采纳适宜的防护办法时不答应运用在充砂型电气设备内,由于电解液的走漏会影响填充资料的绝缘功用。
前面现已讲过,将带电零部件埋入填充资料内必定深度,是确保不发生外部点着的一项重要手法。填充间隔便是指的这种“深度”,它是带电零部件与绝缘部件、带电零部件与外壳内外表之经过填充资料的最短间隔。填充资料内的小短间隔应该契合表1中的规则值。
在充砂型电气设备内,有时往往设备一些带有小孔腔的器材,例如小型继电器。这种器材常常有一个密封的外壳,用以避免外物进入器材内削弱它的功用。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器材的外壳外外表与充砂型电气设备外壳的内外表之间经过填充资料的间隔《厚度)不应该小于:
②当器材外壳内容积大于3cm³而小于或等于30cm³时,表1中所示的相应数值,可是至少为15mm。
通常情况下,充砂型电气设备内部或许呈现的密封外壳的内容积不要大于30cm³。
这儿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充砂型电气设备的适用电压等不应该超越1000V,可是,表1中仍是列出了大于1000V的或许呈现的电压。这主要是考虑到,当设备内部发生毛病时或许形成内部部分的电压升高,以及有一些设备在起动时刻要鼓励的高压脉冲电压(例如荧光灯的起动器或触发器)。因而,在挑选电压等级确认最短间隔时,规划人员应该估量充砂型电气设备内或许发生的毛病工况以及一些设备的特别情况,并核算和评价这种情况下或许发生的过电压。
在确认充砂型电气设备的温度组别时,不只要考虑设备外壳的外表温度。并且还要考虑外壳壁内部填充资料5mm深处的温度。在考虑这些温度时,规划人员应该充沛估量到或许发生的毛病工况对温度形成的影响。
在充砂型电气设备中,规划人员应该设置限温维护设备,避免设备内部的温度超越规则值。限温维护设备能够选用热电偶等感温元件作为传感器,当温度挨近规则值时,限温设备宣布声光报警,并堵截电源;也能够选用热熔断器,此刻,热熔体应该密封在玻璃或陶瓷制成的外壳内。